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央行上海总部:挖掘更多“小切口”,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

  • 国际
  • 2025-07-24 19:57:04
  • 3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合理融资诉求,通过挖掘更多‘小切口’,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货币信贷调研部副主任周鹏在回答界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

  7月24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上海金融运行情况,并回应上海金融改革相关问题。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贷款方面,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从增量看,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是信贷增量的主体。

  存款方面,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5%。从期限看,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存款定期化特征减弱。

  社融方面,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418亿元,同比多增3240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

  在发布会上,周鹏回答了界面新闻记者关于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情况,并介绍下一步工作计划。周鹏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包括《上海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民营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上半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244.3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首贷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定向支持,辖内再贷款名单企业的科技创新贷款增加54亿元,支持758家科技型企业获得首贷;技术改造贷款增加231亿元,支持上海市落地75个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在央行资金的撬动下,上半年辖内普惠小微贷款新增952.9亿元,民营经济贷款新增1136.2亿元。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支农再贷款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引导其扩大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支小再贷款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引导其扩大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则是去年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24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创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今年5月份人民银行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

  二是持续提升信贷服务质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深入摸排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逾750场次,新增民营企业授信户同比增长11.2%。同时,进一步做好科技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联合市经信委推出“专精特新贷”专属金融产品,形成央行低成本资金与财政贴息的政策合力,大大提高银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积极性。在降低企业融资负担方面,二季度人民银行下调政策利率后,辖内贷款利率保持回落。6月上海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22%,同比下降67个基点。

  三是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上海证监局举办民营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宣讲和银企对接活动。截至6月末,辖内金融机构审批通过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项目超过130个,其中民营上市公司项目占比近八成,助力民营企业开展市值管理。科技创新债券推出后,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期上海首只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去年新设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贷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周鹏介绍,下阶段,一方面要以稳岗扩岗促就业为抓手,鼓励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助力民营企业稳定经营、扩大用工;另一方面要聚焦重点园区和产业领域,加强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的调研走访,及时了解并协同相关部门推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痛点堵点。

有话要说...